精益生產管理的十大改善工具
1、價值流分析(VSM)
精益生產始終圍繞著價值這個核心,關于價值有兩個層面:
①客戶需要支付的價值,
②客戶愿意多付的價值(增值)。
精益生產的價值更趨向于第②個層面。價值流分析就是通過價值的2個層面對產品生產流程中的要素進行界定,首先去除浪費(客戶不支付的),進而縮減客戶不愿意多付的要素,從而實現設備和員工有效時間的最大化和價值最大化。
2、標準化作業(SOP)
標準化是生產高效率和高質量的最有效管理工具。生產流程經過價值流分析后,根據科學的工藝流程和操作程序形成文本化標準,標準不僅是產品質量判定的依據,也是培養員工規范操作的依據。這些標準包括現場目視化標準、設備管理標準、產品生產標準及產品質量標準。精益生產要求的是“一切都要標準化”。
3、5S與目視化管理
5S(整理Seiri、整頓Seiton、清掃Seiso、清潔Seiketsu、素養Shitsuke)是現場目視化管理的有效工具,同時也是員工素養提升的有效工具。5S成功的關鍵是標準化,通過細化的現場標準和明晰的責任,讓員工首先做到維持現場的整潔,同時暴露從而解決現場和設備的問題,進而逐漸養成規范規矩的職業習慣和良好的職業素養。
4、全員設備保全(TPM)
全員設備保全(TPM)是準時化生產的必要條件,目的是通過全員的參與實現設備過程控制和預防。TPM的推行首先要具備設備的相關標準,如日常維護標準、部件更換標準等,隨之就是員工對標準的把握和執行。TPM推行的目的是事前預防和發現問題,通過細致到位的全面維護確保設備的“零故障”,為均衡生產和準時化生產提供保障。
5、精益質量管理(LQM)
精益質量管理(LQM)更關注的是產品的過程質量控制,尤其是對于流程型產品,在制品質量不合格和返工會直接導致價值流的停滯和過程積壓,因此更需要產品過程質量的控制標準,每個工序都是成品,堅決消除前工序的質量問題后工序彌補的意識。
6、TOC技術與均衡化生產
均衡化生產是準時化生產(JIT)的前提,也是消除過程積壓和價值流停滯的有效工具。對離散型產品而言,TOC(瓶頸管理)技術是實現均衡化生產的最有效技術,TOC的核心就是識別生產流程的瓶徑并解除,做到工序產能匹配,提升整個流程的產能,瓶頸工序決定了整個流程的產能,系統中的要素不斷變化,流程中的瓶頸也永遠存在,需要持續改善。
7、拉動式計劃(PULL)
拉動是精益生產的核心理念,拉動式計劃(PULL)就是生產計劃只下達到最終(成品)工序,后工序通過展示板的形式給前工序下達指令拉動前工序,后工序就是客戶,這樣就避免了統一指揮因信息不到位所造成的混亂,同時也實現了各工序的自我管理,生產流程中物流管理也是通過拉動式計劃實現。拉動的理念同樣也適用于管理工作的流程管理。
8、快速切換(SMED)
快速切換的理論依據是運籌技術和并行工程,目的是通過團隊協作最大程度地減少設備停機時間。產品換線和設備調整時,能夠最大程度壓縮前置時間,快速切換的效果非常明顯。
9、準時化生產(JIT)
準時化生產(JIT)就是在需要的時間、按需要的量、生產客戶需要的產品,JIT是精益生產的最終目的,SOP、TPM、LQM、PULL和SMED等是JIT的必要條件,JIT是應對多品種小批量、定單頻繁變化、降低庫存的最有效工具。
10、全員革新管理(TIM)
全員革新(TIM)是精益生產的循環和持續改進,通過全員革新不斷發現浪費,不斷解除浪費,是持續改善的源泉,是全員智慧的發揮,通過改善的實施也滿足了員工“自我價值實現”的心理需求,進而更加激發員工的自豪感和積極性。該工具的實施需要相關的考核和激勵措施。
了解更多相關信息,請點擊精益生產管理,或撥打 021-62373515 進行咨詢。
1、價值流分析(VSM)
精益生產始終圍繞著價值這個核心,關于價值有兩個層面:
①客戶需要支付的價值,
②客戶愿意多付的價值(增值)。
精益生產的價值更趨向于第②個層面。價值流分析就是通過價值的2個層面對產品生產流程中的要素進行界定,首先去除浪費(客戶不支付的),進而縮減客戶不愿意多付的要素,從而實現設備和員工有效時間的最大化和價值最大化。
2、標準化作業(SOP)
標準化是生產高效率和高質量的最有效管理工具。生產流程經過價值流分析后,根據科學的工藝流程和操作程序形成文本化標準,標準不僅是產品質量判定的依據,也是培養員工規范操作的依據。這些標準包括現場目視化標準、設備管理標準、產品生產標準及產品質量標準。精益生產要求的是“一切都要標準化”。
3、5S與目視化管理
5S(整理Seiri、整頓Seiton、清掃Seiso、清潔Seiketsu、素養Shitsuke)是現場目視化管理的有效工具,同時也是員工素養提升的有效工具。5S成功的關鍵是標準化,通過細化的現場標準和明晰的責任,讓員工首先做到維持現場的整潔,同時暴露從而解決現場和設備的問題,進而逐漸養成規范規矩的職業習慣和良好的職業素養。
4、全員設備保全(TPM)
全員設備保全(TPM)是準時化生產的必要條件,目的是通過全員的參與實現設備過程控制和預防。TPM的推行首先要具備設備的相關標準,如日常維護標準、部件更換標準等,隨之就是員工對標準的把握和執行。TPM推行的目的是事前預防和發現問題,通過細致到位的全面維護確保設備的“零故障”,為均衡生產和準時化生產提供保障。
5、精益質量管理(LQM)
精益質量管理(LQM)更關注的是產品的過程質量控制,尤其是對于流程型產品,在制品質量不合格和返工會直接導致價值流的停滯和過程積壓,因此更需要產品過程質量的控制標準,每個工序都是成品,堅決消除前工序的質量問題后工序彌補的意識。
6、TOC技術與均衡化生產
均衡化生產是準時化生產(JIT)的前提,也是消除過程積壓和價值流停滯的有效工具。對離散型產品而言,TOC(瓶頸管理)技術是實現均衡化生產的最有效技術,TOC的核心就是識別生產流程的瓶徑并解除,做到工序產能匹配,提升整個流程的產能,瓶頸工序決定了整個流程的產能,系統中的要素不斷變化,流程中的瓶頸也永遠存在,需要持續改善。
7、拉動式計劃(PULL)
拉動是精益生產的核心理念,拉動式計劃(PULL)就是生產計劃只下達到最終(成品)工序,后工序通過展示板的形式給前工序下達指令拉動前工序,后工序就是客戶,這樣就避免了統一指揮因信息不到位所造成的混亂,同時也實現了各工序的自我管理,生產流程中物流管理也是通過拉動式計劃實現。拉動的理念同樣也適用于管理工作的流程管理。
8、快速切換(SMED)
快速切換的理論依據是運籌技術和并行工程,目的是通過團隊協作最大程度地減少設備停機時間。產品換線和設備調整時,能夠最大程度壓縮前置時間,快速切換的效果非常明顯。
9、準時化生產(JIT)
準時化生產(JIT)就是在需要的時間、按需要的量、生產客戶需要的產品,JIT是精益生產的最終目的,SOP、TPM、LQM、PULL和SMED等是JIT的必要條件,JIT是應對多品種小批量、定單頻繁變化、降低庫存的最有效工具。
10、全員革新管理(TIM)
全員革新(TIM)是精益生產的循環和持續改進,通過全員革新不斷發現浪費,不斷解除浪費,是持續改善的源泉,是全員智慧的發揮,通過改善的實施也滿足了員工“自我價值實現”的心理需求,進而更加激發員工的自豪感和積極性。該工具的實施需要相關的考核和激勵措施。
了解更多相關信息,請點擊精益生產管理,或撥打 021-62373515 進行咨詢。
作者:博革咨詢
推薦新聞
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
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,簽署精益布局項目,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,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,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,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,并且達到預期目標。 /news/4855.html
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,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
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: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。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、行業標桿的智能化、自動化燈塔工廠。 /news/4866.html
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
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,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,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,從而全面轉型升級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,經過調研分析,圍繞園區整布局 /news/48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