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生產計劃管理的三種模式
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,企業可以選擇多種生產管理的模式和方法:第一、從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或從市場部的工作考慮,可以選擇隨市場任意變動,嘗試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;第二、從組織生產的角度出發,或從計劃、生產部門的工作考慮,生產量的變動越小越好;第三、根據市場需求并結合銷售、生產、供給整個鏈條的能力考慮,可以設定合理的滾動變動幅度。
2.三種模式的效果分析
第一種模式下的生產量變動過大,致使成本上升且效率低下,顧客得不到價廉物美的商品,企業面臨資金鏈截斷的危險;第二種模式下的生產量變動顯得過小,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差,無法令客戶滿意;第三種模式對企業自身的產能數據有非常準確的把握,能夠按照訂單要求及時交貨,不但運行成本較低,而且能夠獲得較高的客戶滿意度。因此,第三種模式是最合適的選擇,能夠為企業帶來長久的效益。
選擇 | 主要特點 | 負面或正面效果 |
模式一 | 生產量變動過大 | 供應商怨聲不斷,內部物品停滯和效率低下,成本上升。由于成本和效率拖累,客戶得不到價廉物美的商品,影響經營 |
模式二 | 生產量變動過小 | 適應能力極差,市場和客戶不滿意,企業失去市場訂單。結果是銷售萎縮,購買訂單減少,供應商也會因此不滿意 |
模式三 | 合理的變動幅度 | 客戶絕大多數時候滿意,運行成本降低,同時與供應商之間按約定的規則運行,會贏得供應商的尊重,造成良性循環 |
3.國內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現狀
目前,國內企業選擇第一種生產管理模式的居多,即犧牲內部資源,不切實際地滿足客戶需求,有時甚至是盲目追逐市場需求。以市場為導向、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,這本是正確的經營思想,但是由于企業管理水平的局限而被動接受市場的推動,企業將為此付出庫存增加、效率降低、成本上升的慘重代價,最終導致惡性循環,影響了企業的持續經營。
4.國內企業應遵循的變革程序
市場變化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,但是我們可以分析市場的基本規律,如淡旺季和過去的經驗等,事先約定判斷基準,有所為有所不為。從精益生產價值分析和源頭改善的原則出發,國內企業應遵循以下的科學變革程序:
制定銷售和主生產計劃變動規則
根據現有對應能力,制定恰當的銷售和主生產計劃變動規則,便于組織生產,降低內部管理(如庫存)風險。
內部管理優化
主計劃與分計劃銜接、從內部看板制度導入,并進行流程改善,從而提升內部應變能力。
制定購買滾動規則
通過購買滾動規則的制定,為供應商組織生產提供便利,降低供應商的風險,進而增加雙方的信任,便于價格談判。
作者:博革咨詢
推薦新聞
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
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,簽署精益布局項目,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,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,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,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,并且達到預期目標。 /news/4855.html
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,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
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: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。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、行業標桿的智能化、自動化燈塔工廠。 /news/4866.html
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
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,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,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,從而全面轉型升級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,經過調研分析,圍繞園區整布局 /news/4864.html